“下個月準備談散伙,反正都已經這樣了,也沒什么好談的了?!币荒昵爱厴I后加入互聯網創業大潮的小李最近有些心力交瘁。一年前創業的激情只停留在了日記中,信誓旦旦的創業項目化為泡影,他把自己關在家里不愿出門,甚至看到與自己有同樣遭遇的創業者會“幸災樂禍”。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和小李一樣大學畢業之后選擇創業的將近48萬人,同比增長3%。他們大多選擇互聯網創業,馬云、雷軍等互聯網明星企業家是他們的偶像。
小李的夢想是做一款偉大的社交應用,如今他已經不再想這些事情,入職了一家創業公司做產品經理,“夢想不一定靠創業實現,現在將我的想法全部融入產品也同樣有成就感。創業考察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但大部分人都只適合做一件事,我就是這樣?!?br />
和小李幾乎在同時開始創業的小白,也同樣經歷了“大風大浪”,去年年底幾個合伙人陸續離開,最慘的時候就剩他自己?!坝袝r候我在想干嘛非得這么折磨自己,但更多的時候我也在鼓勵自己既然還有錢就要堅持下去?!?br />
創業潮并沒有讓創業變得容易
在創業之前,小李在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的新聞是“xx創業團隊獲千萬美元融資”、“xx即將上市”,“別人都能成功,自己也有一個自認為很牛的想法為什么不去試試?”
小李做了一個基于LBS的匿名社交應用,在他著手創業的時候,匿名社交應用“秘密”還沒有出現,他注意到了陌陌的火爆以及并沒有被陌陌滿足的匿名需求。也正是注意到匿名這個需求,讓他在還只有個想法的時候拿到了幾十萬元的天使投資。
最初的幾個月,他把精力全部放在產品的研發上。但直到去年11月,小李的團隊才做出了一個穩定版本的產品,產品僅限于能用,UI基本完全沒有優化。而那個時候,“秘密”已經占據了輿論,用戶數也不斷攀升。
“看到互聯網項目動不動就拿千萬級別的融資,以為創業便容易了,自己實際做了才明白,創業是件很苦逼的事情,需要產品、運營、市場多個方面的綜合素質?!?br />
小李的經歷只是大學生創業的一個縮影。來自多個高校以及政府部門的調研數據顯示,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為1%~2%,這意味著有40萬左右的創業大學生面臨和小李一樣的遭遇。他們帶著滿腔激情投身創業,卻被現實碰的頭破血流。
今年研究生畢業后開始創業的小賈也看到了這個現實,“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很少有做到中等規模(估值十幾億美金以上)的,更別說上市了,但既然選擇了也只能硬著頭皮上,走一步算一步?!?br />
校園的需求不完全等于社會的需求
小李的產品著眼于匿名吐槽、小白的產品著眼于大學生業余時間的娛樂、小賈的產品著眼于求職,他們的產品和眾多大學生創業大賽的項目一樣,都是從身邊同學、朋友的需求入手,他們認為自己更了解大學生的需求和痛點,并且了解大學校園,比社會上的創業者做起來更得心應手。
但是為什么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僅僅有1%~2%?這當然和資金、團隊的執行力有很大關系,但另一個原因總是被忽視。
這要從一個校園創業大賽講起。筆者在一個高校的創業大賽上見識了一群有想法有執行力的大學生團隊,對其中一個校園外賣的項目印象深刻。兩個大三的創業者為了做好這個項目,去餓了么、美團實習,親自參與運營,并找到這些訂餐網站在給大學生送外賣的痛點,加以改進之后自己做了一個校園訂餐網站,在自己學校運營了幾個月已經取得了月流水過萬的業績。
這個現場奪冠呼聲最高的項目卻最終與冠軍失之交臂。負責評審的投資人道出了原因,單純從大學生創業的角度來講,這個項目確實是冠軍的水平。但從市場的角度,美團和餓了么都已經瓜分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你做一個項目難道只專注沒有太強消費能力的大學生市場?“當你太小時,巨頭看不上你,當你有了一些規模,巨頭燒錢就可以把你燒死?!?br />
投資人說出了大學生創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格局太小。在校園的避風港里,看不到外面瞬息萬變的市場,看到的只有大學生的需求?;ヂ摼W項目要做出一些規模,大學生市場遠遠不夠,大學生的需求也不等同于所有人的需求。